做法:
第1次攪拌:將A料入缸攪打至捲起階段即可,發酵2.5~3小時
第2次攪拌:將發好的A料+B料打至有Q性,
再加入C料打至麵團出現薄膜即可
桿捲入模(桿捲1次成品較鬆軟;桿捲2次組織較綿細)
烤溫:
不帶蓋160℃/180℃共約30~35分鐘;
帶蓋190℃/200℃共約30~35分鐘。
※註:
1. 此土司烤焙彈性很高,最後發酵不要超過8分滿。
2. 標榜北海道風味的麵包,其香濃的奶味通常是加了奶香粉或牛奶醬,
以前上課時,老師加了牛奶醬號稱是天然的,我個人還是不太喜歡,
所以從來不加,其實這個配方奶味已經很足了。
追求濃厚奶味的人,請自行添加少許牛奶醬吧。
3 二次攪拌的麵包,組織會比較柔軟,保溼度也較持久。
4 因為是甜土司,香軟口感佳,兒子很喜歡,親戚們也喜歡,
做大量時用攪拌機,循正規流程做麵包;做少量時就用麵包機了。
5 配方中的蛋白,用全蛋亦可;
但是用蛋白…組織比較有彈性,也不至搶了奶味。
6.做12兩不帶蓋,可裝入麵團約520-540g;
做12兩帶蓋,可裝入麵團約450-500g即可;
做24兩帶蓋,可裝入麵團約850-900g即可;
做24兩不帶蓋,可裝入麵團約900-1000g(1000g會比較擁擠)
◎用麵包機製作
(材料必須減量,我通常將份量乘以0.54,可做成1條12兩的不帶蓋土司 ):
我用的是國際牌麵包機的dough功能揉麵,做第1次攪拌,
但只揉10分鐘就停機,
濕性材料都要是冰過的,避免攪拌過度且終溫太高。
揉好後覆蓋.發酵150分鐘,
接下來若偷懶,我就使用“快速功能”
/烤色選擇“淡色”
/大小選擇“ 中型”麵包/
再分別加入B、C料揉第2次,
任其在麵包機的內鍋完成後續的動作,
但是最後發酵前我會將麵團取出來桿捲,再放回內鍋中,直到烘烤完成。
國際牌麵包機烤出來的成品外皮比較厚,加上配方屬高成份,著色也會比較深。但我個人很喜歡吃香香的土司皮,所以覺得ok~
有時龜毛一點,我就只用麵團功能揉兩次,
其他步驟還是拿出來操作,比較能掌握攪拌終溫和發酵的程度,
因為麵包機揉麵時老是揉揉停停,邊揉麵還邊加溫,這一點實在很討厭,
用快速功能雖然省事,畢竟時間和溫度的掌控不佳,還是不符合正確的流程。
麵包機的揉麵效果雖不盡如人意,但經過2次攪拌,做出來的成品還算綿。
第一次攪拌是要讓材料均勻成團, 等於做一個中種麵團,
用麵包機大概10分鐘即可。
一般而言,此麵團第一次攪拌後的攪拌終溫約25度C為最佳,
基本發酵的理想環境在27度C,溼度75%,約150分鐘;
第二次攪拌後的理想溫度約28度C,
讓麵團鬆弛約10分鐘(就是所謂的延續發酵)才分割,
麵團經休息過後才不會因切割
做法:
第1次攪拌:將A料入缸攪打至捲起階段即可,發酵2.5~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