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开学季#绝对让孩子欲罢不能的烧卖,一口气能吃十个

130290人浏览 · 3644人收藏

超级快手制作30个烧卖的保姆级教程来啦!学会了给你家孩子做烧卖吃啊,顺便聊一下'烧卖'的典故,孩子在吃的时候,坐旁边给孩子讲讲呗! 烧卖相传是明末清初时,在大南街大召寺附近,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包包子、卖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为增加收入,弟弟以后有本钱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烧卖的钱自己积攒起来,在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向南传播就改叫烧麦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早在乾隆三年,浮山县北井里村王氏,在北京前门外的鲜鱼口开了个浮山烧麦馆,并制作炸三角和各种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从通州私访归来,到浮山烧麦馆吃烧麦。这里的烧麦馅软而喷香、油而不腻,洁白晶莹,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回宫后亲笔写了'都一处'三个大字,命人制成牌匾送往浮山烧麦馆。从此烧麦馆名声大振,身价倍增。但这,已经与名称来历关系不大了。烧麦之所以顶部不封口,是由于茶客所带的小菜品种不一,有的是生牛羊肉和姜葱,有的是萝卜青菜豆腐干……为区别各位茶客的小菜,便不封口,每当一笼蒸好后,店小二便会把蒸笼端到茶堂的大桌上,说:'各位茶客的小菜捎来了,劳驾自选。'这时茶客各自点了自己的'薄饼包菜'边吃边饮。另有一说是烧卖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制皮外,还在于顶部不封口,类似石榴状。

好有食玉

难度:切墩(初级) 时间:15分钟

- 准备食材 -

- 步骤 -

- 发布于2023-09-07 -

- 这道菜的更多做法 -

- 分类 -

- 视频菜谱 -

- 相关文章 -

- 更多热门搜索 -

- 更多热门菜谱 -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