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App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时下有句时髦的话叫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在高科技的助推下,越来越多的事被机器承担,有句听着让人极为舒坦的话叫人被解放出来了,而我时常觉得真相其实是人被抛弃了



image

(自己亲手烹制的盖浇饭作为午餐)


在机器时代,人如果想捍卫住自己的存在感、找回作为万物灵长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双手,回到手作的状态。


也就是说,重新“聘用”我们的双手,让双手继续折腾不止。


折腾,说白了,是认识世界,将自己与世界联系起来的唯一链条。


折腾,是人发现美好,发现丰富的最好路径。


image

(胡萝卜、鸡腿菇、肉丁一起在锅中炖煮,直到软烂,吃起来别有一番好滋味。)



折腾,是人从青涩走向熟美的必经阶段,不然岁月之河再怎么冲刷也带不来智慧,最多把人冲刷成老人,然后灰飞烟灭。



手作,给人一份压倒一切的存在感,赋予人一份来自参与而带来的强烈价值感。




image

(工作午餐带这个便当,也是棒棒哒)



小区里的花开了,或者校园里的花开了,你可能会有喜悦的感觉,也可能无所谓。


但是,如果你自己浇水、施肥,然后天天看着、宠着的植物开花了,你会立刻喜不自禁,那种快乐比起小区的花开带给你小心脏的震动有天壤之别。

再者,就拿养小孩来说吧,当我们听到别人家的小孩长牙了、会走路了、上幼儿园了,我们好像也为别人感到高兴,然后就该干嘛干嘛了。


但是,一旦我们自己生养的小孩长牙了、第一次独立站立行走、第一天上学,那可是不得了的大事,足以把我们乐歪了,激动歪了,爽歪歪。为什么?因为那花是我们自己用手养的,那娃也是我们自己一手带的,其中充满了无数“手作”的细节与艰辛,所以我们无比高兴,我们无比激动。


image

(周末给自己熬一锅鱼头汤,剩下的鱼身可以做一份麻辣的鱼片,家庭烹制是最高级的私人定制)



家里养的花在开花的瞬间,家里娃在进行人生各种第一次的时候,我们,作为耕耘者和养育者体会到了强烈的参与感、存在感,于是我们自然而然收获价值感。为什么,此花非彼花?为什么,此娃非彼娃?


说到底,人活着,都在寻找着和“自己”这个个体发生最强烈联系的一切事物与情境,并且是自己亲身参与进去的,由此产生人的价值感。不劳无获也是一个宇宙真理,因为你不参与到花的养护过程中,你很难体会既作为耕耘者又最为欣赏者的愉快。



手作使人成为一个丰富的人。



image

(三文鱼锅贴:锅贴店内买不到的馅儿料十足)



机器太复杂,然而机器年代的人却相比之下显得太单调,因为人只成为机器和这个世界中间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全程参与。


比如,只要你有money,你花一分钟甚至还不到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一个购买包子(食物)的行为,然后肚子就可以填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然后,人可能就用节省来的时间践行着何种堕落了。比如,现在的小孩都很会刷屏,因为“耳濡目染”了亲爹亲妈的手机控式生活。


从此,我们的生活貌似过的很简单,买买买与玩玩玩,这好像就成了最幸福的密码了。


但是,一不小心我们可能沦为一个头脑简单的家伙,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家伙,就像童话故事里责怪饿死的饥民不知道吃肉丸的国王一样。



这个问题,怎么破?还是得回归手作,手作会教会我们和我们的子孙一个事物从起点到终点的所有秘密,那是无数细节环环相扣的丰富,足以给我们提供深刻的感知世界的丰富。就拿买包子来说吧。


如果问机器时代的孩子一个问题,包子是哪里来的?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买来的,而不知道是做出来的。从水、面粉、酵母、各种馅儿到包子,对于一个熟练掌握做包子的人这些都再简单不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过程不丰富。



image

(吃货的嘴,最难伺候)


其实,这样的实作过程非常丰富,你地掌握发酵、和面、揉面、排气、造型、二次醒发、蒸制时间、调馅儿等等细节。每一个环节都有若干需要你记在脑子里的细节,他们共同缔造了我们吃的那一口热包子。


包子,只不过是我们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一个人造物了,如果我们勤于手作,就可以拥有无数简单物件背后藏着的美好秘密,那就是生活本来的丰富。手作,让我们知其然,同时还知其所以然。


手作,教人懂得感恩。


image


真正的匠人都非常珍视自己的作品,因为作品来自千锤百炼、来自反复打磨、来自心手合一的智慧与劳动。


当这些来自手作的物品被送至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不感动。


现代人置身超市,被五颜六色的商品环抱,很多买回去的商品甚至没有启封就过期了,于是被丢掉。这种现象已然司空见惯。


我常常想,这是我们对手作不够重视的原因。



image



如果一袋米的包装上去掉花哨的广告语,留下基本质量信息,然后再添加上种植者在种稻米过程中的细节故事的话,应该更好。


比如,今年雨水不足,种植者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了人工灌溉,稻米何时被采收,这种稻米宜粥宜饭的程度等等。



这些手作细节的加入会提醒消费者一个简单的道理:粒粒皆辛苦。



image



我们没有权利去浪费物品,取而代之的是我们要满怀感恩,感恩所有劳作者和大自然合拍的情况下通过汗水劳动带来了我们的丰裕物资。


有过手作经历的人,会更加了解“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不仅自己要接近手作,还要引领我们的孩子接近手作、热爱手作,这样才更容易教会他们感恩的重要意义。


我们的社会鼓吹了太多商业化的参观旅游,比如迪斯尼的火爆,其实我们更应该领着孩子去观摩瓷器的制造过程、馒头包子的制作过程、竹器的制作过程,还有许许多多值得被观摩、被学习、被传承的手作技艺。



image

引领我们的孩子去尊重老手艺者,鼓励他们去打开手作之门。

机器时代人面临的许多困惑与问题,都可以透过手作得到解决。手作,可以增强我们的存在感、价值感,使我们成为更加丰富的人,更懂得感恩的人。

收藏到手机
往期回顾
更多笔记 
3个赞